第053章 翻脸如翻书_大明之风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53章 翻脸如翻书

第(2/3)页

可以说,借助一篇《心经》,成功拉近了与李太后之间的距离。

  完美!

  张静修心中不禁暗自窃喜,要救父救张家,李太后是能左右大局的人,十分关键,一定要与她搞好关系。

  其实,将《心经》完整地背下来并非难事。

  中间最长的那段,虽然有许多个“无”字,这在不求甚解的潞王眼中确实容易混淆,让人发昏,但只要用心读进去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背诵对张静修来说不在话下。

  总共才两百多字嘛,能有多难?

  但李太后这一问,着实有些深度,尽管只有短短十六个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且经常还被人挂在嘴边装逼用。可要解释清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因为这十六个字(其实是八个字),乃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

  佛教博大精深浩瀚无涯。

  一个人有再高的学问,哪怕是苦心钻研一辈子,都不敢说对佛教理解得十分通透。

  别说十六个字(八个字),就是单单围绕一个“色”和一个“空”这两个字,给一天时间恐怕都解释不透。

  张静修也打心里相信,李太后不可能指望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解释通透明白。

  想通这一节,张静修至少没有感觉多大心理压力。

  这就像老师给一名小学生发一张一百分的高考语文试卷。

  放心作答呗,怕什么?

  考六十分以上肯定会得到老师表扬,考三四十分也不丢人,总不能考零鸡蛋,语文试卷怎么也能掰扯两句是不是?

  所以张静修侃侃而谈。

  也不管深浅如何,甚至不管对错与否,便从“色”、“空”的字面含义谈起。

  然后谈到“色”、“空”的本源。

  再谈到佛教的基本教义,即苦、集、灭、道“四谛”。

  再谈到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等等……

  最后,落脚在因果报应、善恶循环上,并着重强调“善念”。

  对,善念。

  李太后被誉为“观世音娘娘再世”,张静修确定她肯定欢迎、偏好这个词。

  最后的最后,张静修做了一个总结:

  “《心经》的内涵与本质,其实是关于‘般若’的问题,般若即智慧。而人类最大的智慧,臣以为是积善行德。积善行德越多,功德越大,越能破除我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