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儿子的话有分量_大明之风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1章 儿子的话有分量

第(1/3)页

  传信的回来。

  当张静修得知,父亲最后终于没有坐成钱普准备的三十二人抬大轿时,他一下子安心不少。

  看来,小儿子的话,还是有分量的。

  张静修不禁沾沾自喜。

  这让他信心倍增,想着如此一来,那其它几条提醒建议,父亲很有可能也不会置若罔闻。

  只要父亲听得进去,那救父计划便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一步一步展开便是。

  其实,张静修完全相信,以父亲的政治头脑与睿智目光,难道看不清楚他提醒的几件事件背后的危险系数吗?

  比如:三十二人抬大轿,帝王都没坐过,大臣坐,明显僭越,日后岂能避免被人攻讦?

  再比如:接受各路藩王的拜见。史书上有记载,张居正路过南阳府时,受封于此的唐王出城迎接,并设豪宴款待;到了襄阳,襄王更是出城三十里接驾,其礼敬比唐王有过之而无及。

  身为大宰辅,对礼制或叫祖制,肯定了然于胸。

  按洪武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凡文武百官入境见各地藩王,一律以臣礼觐见,哪怕是一品人臣也不例外。

  首先得承认,这条祖制合情合理。

  各路藩王再无能再不济,也是个“王”,可谓天潢贵胄,帝王帝王,都属于皇亲集团;而文武百官再牛叉,也只是个“臣”,终究是为皇亲集团效力的打工仔。

  起点就不一样。

  所以,倘若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不但不接受张居正的顶礼膜拜,反而纡尊屈驾大老远地跑去迎接张居正,觉得与张居正联袂而行是莫大的殊荣,这明显有违礼制。

  对此,张居正岂能不知?

  但是,历史上的他,为什么会接受藩王的礼拜?为什么会坐上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呢?

  张静修觉得,一来是父亲确实有点飘了,毕竟万历新政取得了万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二来,是因为父亲深受“夺情风波”的打击,道德上承受的巨大压力一直未被解除。正所谓债多不愁,反正被天下士子唾骂,父亲索性不理外界的评判。

  有点向“礼制”示威、开炮的意思。

  这是张居正性格的一种体现。

  大凡聪明过度的人,好像都容易犯这个毛病:骨子里似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