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7章 殖民地大联动(四)
第(1/3)页
6月20日,英国殖民地苏丹首府喀土穆城,英国苏丹殖民地总督府办公室秘书史蒂文森见到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后,恭敬的说道:“皇帝陛下,我们请您立刻赶往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境,我们已经帮您联系好了,当地忠于您的贵族与人民已经准备好欢迎您。”
海尔·塞拉西一世看着英国官员,心中大为疑惑。他在半年前就从伦敦到了喀土穆,英国虽然对他很礼貌,却并不急着帮助海尔·塞拉西一世回到埃塞俄比亚。现在突然这么急切的请海尔·塞拉西一世,里面肯定出了很大的变故。
“我听说中国军队好像已经进入了亚德斯亚贝巴。”海尔·塞拉西一世试探道。他知道世界人民解放军的已经应埃塞俄比亚团结与合作委员会邀请,进入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侵略军作战。虽然不知道战况如何,海尔·塞拉西一世还是用话术试探英国官员。
听到这个询问,英国苏丹总督府办公室秘书史蒂文森再也忍不住,脸色变得很难看。他勉强答道:“陛下,我不知道这是谁散步的虚假消息,我能确定,中国军队肯定没有进入亚德斯亚贝巴!”
海尔·塞拉西一世其实也不知道真实战况,但是他能够确定,意大利军队肯定战败了。现在英国与意大利都是同盟国成员,同盟国的敌人是中国。所以英国这么急切的要将海尔·塞拉西一世送回埃塞俄比亚,目的自然是不让中国控制埃塞俄比亚。
“好吧,什么时候出发。”海尔·塞拉西一世问。虽然知道英国是在利用自己,但海尔·塞拉西一世也不希望中国这个共产主义国家控制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相比,中国无疑强大了太多。即便中国人不进攻埃塞俄比亚,欧洲也有不少国家可以击败意大利。但是从海尔·塞拉西一世得到的情报来看,即便整个同盟国集团也未必是中国的对手。
英国护送海尔·塞拉西一世乘坐火车前往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境,距离边境还有大概100公里的时候,就见铁路旁边出现了大队步行的军队。从他们的军装判断,离开埃塞俄比亚边境的是意大利军队。
就见这些意大利军人各个垂头丧气,在烈日下无精打采的行军。看到敌人如此狼狈,海尔·塞拉西一世心中相当的欢喜。这些该死的意大利人终于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但是转念一想,海尔·塞拉西一世又紧张起来。根据他所知,共产主义国家反对君主制,支持组建人民政府。海尔·塞拉西一世必须在中国推出在埃塞俄比亚的代理人之前赶回去。
意大利军队并不知道与他们逆向而行的火车上乘坐着意大利军队曾经非常想生擒活捉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此时意大利军队所想的是赶紧离向前,到下一个车站坐上火车,尽快前往埃及港口,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
此次失败是如此彻底,意大利军队根本没有战斗的意志了。地面上是数不清的世界人民解放军以及埃塞俄比亚本地武装分子的联军,头顶上是中国战斗机不停歇的轰炸与扫射。意大利军队只抵抗了两天,就扛不住压力选择了撤退。哪怕是墨索里尼的严令都无法让意大利军队继续坚守下去。
英国方面则严密的监视着意大利败军的动向,他们已经在意大利军队入境的时候要意大利盟军主动解除武装。同时沿途严密监视,生怕意大利盟友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最初的几天,意大利败军极为配合英国,让英国人非常高兴。原本英国方面计划意大利军队在两周内从苏丹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撤到埃及在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然而意大利军队在这几天中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没日没夜的撤退。
装备太过笨重,意大利军队则按照约定,将所有武器弹药全都交给英国方面,请英国代为运输。部队里面只有少量警卫部队才携带了步枪,军官则携带手枪。其他意大利军人全都空手步行。
火车与轮船不足,意大利军队也没有等靠要,而是排着整齐的队列步行向北撤退。每天行军竟然可以在60公里以上。
由于降低负担,全军快速撤退。意大利最后的部队一直向北移动。使得火车与轮船返程距离大大缩短,运输时间也随之缩短。虽然火车与轮船运输是撤退的主要运载工具,但一万多意大利败军依旧用了7天时间行军2000公里,成功抵达亚历山大港。平均每天300公里的撤退速度震惊了英军,以至于英军搞不清楚,这么能行军的意大利军队怎么败的这么彻底。
然而英军并没有时间仔细分析意大利败军的神速,因为6月29日,世界人民解放军的陆军部队已经在强大空军的支持下进攻殖民地苏丹的苏丹港,并且在一日间就夺取了这个红海的重要港口。
苏丹港1906-1909年建港。承担全国95%的出口和90%的进口运输任务,输出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芝麻、畜产品等。有较大炼油厂和船舶修理、轧棉、金属加工、食品等工业。因为气候炎热,附近盛产食盐。
英国政府认为,中国会先进攻喀土穆这个政治经济中心,却没想到世界人民解放军居然先夺取港口。不过从结果倒退,英国政府倒也能理解。夺取了苏丹港之后,世界人民解放军就等于掌握了大半个红海,甚至可以走海路,直接进攻苏伊士运河。
埃及地区的英国驻军完全紧张起来。世界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宣称,世界人民解放军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666.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