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世界博弈(九)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5章 世界博弈(九)

第(3/3)页

认为,中国选择成为白人世界的最大敌人,会在1年内发动对白人世界的进攻,在这个阶段,不能让苏联与德国之间爆发战争。如果苏德之间爆发战争,白人世界就会被彻底割裂。

      中国很可能对统治欧洲没有兴趣,会将欧洲的统治权交给苏联,中国则吞并整个亚洲与非洲。如果局面发展到这样,白人世界就只剩下了北美与英国。以这样的实力,并不足以击败中苏联合体。

      所以现阶段有必要召开一次英、苏、德三国之间的高层会议,协调三国关系。进而再协调三国与美国的关系。完成英、美、德、苏四国的合作……”

      专家们讲完自己的看法后,留下了厚厚的一摞文件就告辞了。听得脑子嗡嗡作响的英国外交大臣揉了揉太阳穴,站起身走到了窗边。伦敦的天还和以往的200年差不多,灰蒙蒙的,并不让人感觉轻松。

      专家们的建议更让英国外交大臣感到沉重。但专家毕竟是专家,他们认为现在英国有足够的筹码拉拢德国,只要与德国进行和谈,放开对德国的贸易封锁,以德国急着与英国媾和的心态,德国会选择合作。

      而且德国在与法国的协议中明确规定,一旦英国与德国恢复和平,德国就撤出占领区,释放所有关在战俘营里面的法国军人。如果能够进行到这个阶段,西欧将团结起来,现阶段混乱不堪的法国殖民地将重新被法国重新利用起来。

      西欧秩序恢复了,欧洲的局面也会恢复正常。至于苏德两国的矛盾,只要战争没有爆发,就有协调的空间。以俄国的传统,他们很可能会保持中立,并不会立刻选择对中国开战。即便这样也很不错了,一个时刻拥有进攻中国可能性的俄国,已经足够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压力。

      现在的问题在于,德国会不会敏锐的感受到中国的态度。

      “……只要俄国保持中立,就会引发中国的猜忌。而德国无疑是白人世界的堤坝,可以随时抵御来自苏联的洪水。所以,元首,我认为只要德国在和谈有进展的时候退出法国,与英国之间的和谈有可能成功。”里宾特洛甫认真的对希特勒说道。

      正在此时,马丁·鲍曼走进了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神色紧张,快步走到希特勒身边将一封信递给希特勒。希特勒知道没有大事发生,马丁·鲍曼绝不可能这么做。他打开信件,读完了鲁道夫·赫斯的信,神色变得有些复杂。

      鲁道夫·赫斯一直坚定地认为英德两国必须媾和,虽然鲁道夫·赫斯没有公开说,但是希特勒本人乱搞的几次事情,已经让希特勒的政治信用化作乌有。英国此时已经不敢相信希特勒的任何承诺。所以鲁道夫·赫斯决定亲自前往英国,想方设法重建英国对德国的信任。

      虽然不知道何锐提出的《太平洋宪章》是否对鲁道夫·赫斯造成了影响,希特勒还是陷入了迟疑。因为德国准备在5月15日对苏联发动进攻,战争准备正在进行。与英国的谈判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有很大可能失败。

      而德国对苏联的战争不能耽搁,在法国荣军院的拿破仑墓前,希特勒就想起了拿破仑的失败。俄国有寒冬这个盟友,一旦错过进攻的窗口期,就意味着德国只能在1942年才能进攻苏联。德国情报部门已经确定,以苏联的工业发展水平和武器装备生产速度,到了1942年的5月,苏联的军事装备数量将大大超过德国,德国军队虽然拥有极高的军事素质,但是巨大的军事装备差距足以低效军事素质带来的优势。

      在希特勒面前的里宾特洛甫看出了希特勒的迟疑,他知道单凭自己的说辞是没办法让希特勒下定决心。从希特勒的神色来看,这封信的确给了希特勒很大冲击,里宾特洛甫很想知道信里面写了什么。

      等了好一阵,希特勒的手指在信上敲了敲,“里宾特洛甫,鲁道夫·赫斯自作主张的乘坐飞机前往英国去了。现在或许已经在英国降落了吧。”

      听到这个消息,里宾特洛甫先是怔住了,随即心中大喜,他连忙说道:“元首,我们很快就能够看到英国是否有诚意!”

      希特勒也想到了这点。虽然鲁道夫·赫斯这家伙擅自行动,可以说是想立功想疯了!也就是鲁道夫·赫斯这种单纯的家伙才会相信靠自己一个人的诚意就能改变国家的战略!

      可鲁道夫·赫斯的运气还真不错,竟然遇到了何锐发表《太平洋宪章》的事情。希特勒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诚恳的人,并不喜欢搞什么阴谋诡计。他的所作所为都是被那些善于搞阴谋诡计的家伙们逼出来的。

      而何锐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踏上国际政治舞台的“老前辈”,到现在的所作所为都光明正大,拥有极高的信用度。所以何锐所说的一切,全球各国都会有很高的信任度。想来英国人也会相信何锐一定会执行《太平洋宪章》。

      如果英国与德国和谈的过程必然是漫长的。但是英国如果真的想与德国和谈,就必然要在短时间内让鲁道夫·赫斯回到德国。这么几天时间,希特勒等得起。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666.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