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你就是下一任总参谋长(一)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6章 你就是下一任总参谋长(一)

第(2/3)页

美国甚至英国引进。而技术发展方向则是由何锐提供。中日双方的合作中,日本的确赚到了钱。但是,为了生产出中国需要的机械产品,日本需要进口三酸两碱,煤炭铁矿,为了提高日本设备的加工精度,日本还会进口中国现在独门掌握的‘电渣重熔钢’以及‘粉末冶金合金钢’制成的加工刀具,以及中国生产的高精度零部件。

  总的来说,中日合作让日本赚到了钱。但是日本为了继续赚钱,就得从中国进口很多。一旦中日合作中断,日本不仅失去了市场,他们自己的产能并不足以维持生产规模与精度。从经济学角度,这就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何锐想与苏联进行的合作也是同样的原理。作为21世纪的人,何锐很清楚全球化能够将世界经济推向何种高度。而且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即便新中国工业化时间比起其他工业国都短,只要中国有全球化的环境,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强大工业国。

  以家电产业为例。在30年中,从赚钱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工业国的家电都从中国赚取过巨大的利润,还是长期的超额利润。从家电产业存在的角度来看,30年间,各国家电行业都被中国击垮了,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与供应国。所以到底什么更有利,就看评判标准是什么。

  与苏联、日本以及其他工业国的合作,能够大大促进中国经济以及工业水平的发展,所以何锐对于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合作从来都很支持。即便短期内让对方多赚点,以中国的强大,也损害不了中国的根本。

  就在何锐与莫里循开心交谈的时候,秘书进来说道:“主席,杨楚柳同志来了。”

  “请他进来。”何锐说着,与莫里循都站起身。

  进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干部,见到何锐后立刻站直,说道:“主席,杨楚柳前来报道。”

  何锐迎上去与杨楚柳握手,又把杨楚柳介绍给莫里循,“莫部长,杨楚柳可是吴总理的学弟,从法国留学回来。学的就是铁路。”

  莫里循与杨楚柳握手,就觉得年轻人看着文质彬彬,手上却很有力气,明显是干过体力活。三人就在沙发上坐下,杨楚柳先把报告给了何锐,见何锐没有看的打算,就开始做汇报,“主席,我从苏联考察后,研究后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苏联修铁路的技术源自沙俄,技术稀烂。”

  噗嗤!莫里循乐了。作为爱丁堡大学的医学博士,即便莫里循不懂修铁路,也觉得苏联技术非常一般。但是杨楚柳这种锐气十足的发言也把他逗乐了。

  等莫里循收起笑容,就见杨楚柳目光坚定,丝毫没有因为一位部长发笑而受到影响。这让莫里循倒是有些重视起杨楚柳。态度这么坚定的青年,要么就是狂生,要么就是真的有点本事。

  杨楚柳听何锐问道:“第二个结论呢?”

  “苏联不存在野战环境下快速维修被重炮击毁,或者被重磅炸弹炸毁的铁路的能力。”

  “为什么?”何锐平静的继续问道。

  “我仔细阅读了苏联的铁路施工标准与参数,也实地考察过,也参观过苏联铁路施工。我能确定,苏联的确是按照他们的铁路施工标准进行施工。”

  听杨楚柳这么讲,莫里循又想笑,不过这次他憋住了,脸上没有丝毫的异样。因为杨楚柳这次的话就没有什么好笑的地方,苏联铁路建设单位按照苏联铁路施工标准进行,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何锐点点头,示意杨楚柳继续。杨楚柳翻开了报告书,指着其中一段说道:“主席,苏联的铁路施工标准与参数都抄袭的法国。苏联把路基等施工的土石方量减少了30-50%,我个人猜想,是因为苏联大部分地区是平原,减少了这30-50%的土石方量后,其施工速度提高,至少工程量减少很多,工程难度也降低了很多,施工成本随之大大降低,铁路修建速度提高。但是这么脆弱的路基,以及这么简化,甚至能称为劣化的施工,导致了几个结果。首先就是苏联铁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就以翻浆路为例,翻浆路固然是因为苏联的冻土问题,但是这么脆弱的路基,即便配合了其他技术,也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苏联铁路技术稀烂的原因。”

  何锐当然听明白了,连莫里循都听明白了。这么明确的解释,让莫里循对杨楚柳的评价登时高了许多。虽然报告只用这么几句话就说的相当清楚,但是这也得建立在杨楚柳的大量努力上。至少,法国的铁路修建标准与规范,苏联铁路休假年的标准与规范,杨楚柳不仅要完全读过,还得理解后,进行相互对比。这非常消耗时间与精力。

  杨楚柳不仅要懂各种修建铁路需要了解的地质环境,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亲自考察。如果不是一个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不可能搞明白这些。

  就在莫里循心里对杨楚柳做出很高评价的时候,就听何锐问道:“是不是因为苏联这样的铁路建设,导致了他们其实没有野战中修复被大当量炸药破坏的铁路的能力?”

  杨楚柳当即答道:“是的!”因为何锐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666.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