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白俄临时政府(一)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 白俄临时政府(一)

第(2/3)页

定这一件事。

  就如英国政府面对爱尔兰大饥荒,从头到尾的出发点只是维持灾荒下的英国稳定。爱尔兰人死了几百万,逃去海外百万,符合了维持社会稳定的思路,自然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

  与之相对的,各国前来救灾的行动遭到了英国政府的极大厌恶和反对。有人说是外国帮助英国政府赈灾,削了英国政府的面子,导致英国政府的不快。身为《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莫里循本人并不认同。

  英国政府其实不在乎外国跑来帮助救灾。真正让英国政府在意的是,一旦外国提供的赈灾行动展开,就让爱尔兰人有了原地解决灾情的希望和期待,有了希望和期待,灾民们就有了方向。不再饿到无力动弹的爱尔兰灾民还有点力气拿起武器。

  如果希望和拿起武器的体力结合起来,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就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想明白了这点,莫里循生出一股冲动,回去之后要写几篇关于此次中国灾情的新闻报道。虽然莫里循知道英国政府的目的,但是不等于莫里循就支持英国政府采取的手段。尤其是与中国救灾思路相比,莫里循更认同中国。

  确立了大方向,各路领导就回去工作。何锐一个电话就把《东北日报》总编莫杨请来,莫杨一见到何锐,就急切的把《东北日报》的宣传主题,东北大救灾讲给何锐。

  何锐平日里对莫杨很客气,此时却着实没空,听莫杨说了个大概,何锐就把自己的要求讲了出来,“第一,宣传水利建设在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二,宣传东北调整粮食出口税增加的新闻。这两件事先完成。”

  莫杨推了推眼镜,觉得这两条内容对于整个救灾来说几乎没有意义。兴修水利是个长期过程,对现在的灾情毫无作用。至于增加粮食出口税,在莫杨看来简直是莫名其妙,在这种时候还出口粮食,这简直与救灾是背道而驰。怎么能拿出来大讲特讲呢?

  稍一思索,莫杨又推了推眼镜,“主席,这些话是说给谁听的?”

  何锐很喜欢这样的敏锐,也率直的答道:“我不想对英法日本做什么解释,这些事情就是让他们听的。若是英法日本顶着巨大压力继续购买粮食,到时候我们只能继续增加出口税。”

  莫杨明白了原因所在,受命而去。何锐让秘书给程若凡那边打个电话,告诉程若凡,因为灾情,辽宁南部的辽东半岛要强化水利建设。需要军队派出部队参与。

  程若凡此时并不在办公室。他正在前往部队基层的路上,本来程若凡就在基层视察,是被强行叫回来的。

  坐在颠簸在土路上的汽车上,程若凡考虑着未来的战争。维持100万人的战线,以当下的东北军师级单位,需要80个师,大概是27-28个军。虽然东北军校遍地开花,军中大力培训。但是培训出来的还是士官,29个军,军级单位的军官数量一两百人,就算是给这些人安排到位置上,他们真的能够完成任务么?

  心中左思右想,程若凡越想越不乐观,好不容易到了第一个休息站,就有人送来电报。看了内容,程若凡的烦心事立刻飞到了九霄云外。旁边的随行人员看着程若凡一脸的欢喜,也不知道出了什么好事。

  程若凡想了想,直接命道:“回沈阳。还有,现在就给这些人发电报,要他们到沈阳集合。”

  一回到沈阳,程若凡立刻召开工程兵会议,还把东北军司令徐乘风也请来了。

  程若凡想到的事情,徐乘风自然也想到了。唯一没想到的是,何锐竟然借着此次救灾之名开始大规模修建永备工事。

  但这的确是最好的机会。水利设施的特点就是有着漫长的输水渠,输水渠纵横往来,要修的地方可就多了。

  正如徐乘风与程若凡所料,日本这边并没有感觉兴修水利有什么问题。但是迅速开工的工程只进行了不到一星期,徐乘风就得到了消息,日本驻朝鲜总督派人到了沈阳。

  这把徐乘风弄的有些紧张,难道日本总督那边看出了什么端倪么?

  日韩合并之后,日本并没有把朝鲜半岛的人看成日本人,而是把朝鲜人看成了殖民地。所以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立的是总督,而不是普通的行政长官。

  日本代表是个文官,见到何锐之后立刻行了文官礼数。何锐点点头,并没有多礼。说起来,日本驻朝鲜总督,反倒与何锐在中国的地位最为类似。两人都掌握着直属武装,又掌握了地方政权。还都是中央任命。

  除了这些点之外,最有趣的是,现在的日本驻朝鲜总督斋藤实,是日本海军大将。军阶与何锐这位‘镇安上将’其实非常一致。

  日本代表小林旬恭敬的说道:“何阁下,在下奉斋藤总督之命,就贵方兴建水利工程,试图从鸭绿江取水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666.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