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帮闲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章 第33章帮闲

第(1/3)页

身居何位,  则言何物。

        裴淮此时尚且是小小童生,身无功名、官职,家中又无从军中官臣,  如果继续夸夸其谈,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反倒不美。

        甚至会让人怀疑他从何而得的见解。

        裴淮明白自己的身份,也懂得拿捏分寸,  只点出了兵粮生产的根本、兵粮运送之损耗两点,又以盛唐均田制、租佣调制和宋代仓廪漕运为例,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大抵意思是要学习历朝治兵治民好的措施。

        没有贸贸提后的见解。

        而后结言,道:“以便是学生的粗浅见识,恳请大宗师、府尹大人指纠。”

        裴淮虽是收敛着回答问题,  但他的见解已经让张府尹颇为满意,毕竟裴淮只是个十二岁的小郎君,总不能期待他张闭就是天下大道、治良策罢。

        张府尹又问:“你方才所言从何而来?”

        “小子不敢居功。”裴淮拱手作揖,  谦谦言道,“旧唐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小子所言,  皆从《唐律疏议》《宋史》所得。”

        张府尹连连颔首,但没有点评,而是侧向赵督学问道:“大宗师觉得如何?”既是张府尹自己钦点的人,自是过了他这,他才会让大宗师点评。

        “善。”赵督学应道,  “引用盛唐大宋为例,有理有据,言谈中初显文韬武略,  颇有府尹大人年轻时的影子。”

        前句“初显文韬武略”是对裴淮的评价,而后句则值得深思玩味。

        这话的意思,赵督学、张府尹似乎年轻时就认识,系也不错。两人年岁相差不是很大,说不准就是同年科考进士,只不过入官之后,个从文个从武。

        又说裴淮身有张府尹的影子,在这个座师与门生视为脉相承的朝代里,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将裴淮和张府尹“捆绑”在起。

        赵督学又道:“若是能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在科考有所,往后的路子许是要比他人宽些。”

        张府尹也顺着赵督学的话,对裴淮言道:“你可要谨记大宗师的指点,切莫得意忘形,懈怠课业。”

        “谢大宗师、府尹大人提点,学生必谨记。”裴淮绪有些复杂,但未显『露』出来——高兴是因为得了大宗师、张府尹的赏识,院试只要发挥正常水平,势必不会受阻,于日后的仕途也有所助力。再者京都百姓素来相传张府尹为人刚毅正直,不畏权势,也很对裴淮的脾『性』。

        略有惶惶,则是因为他从未想过能受此赏识,担忧自己能否扛得下这样的风头,毕竟韬光养晦才是他的初衷。

        场下众多生员,无不艳羡。

        考校完学问,府学里小宴场,两位大人与童生们同举杯,饮了盏,才先行离开。

        趁着其他童生还未围过来交谈结识,裴淮拉着津弟和徐言,速速离开了府学,碰巧在门碰见了尚府裴煜、裴炆两兄弟。

        通过尚府三个孙辈的身份之别,也能窥出尚府的手段。长孙裴烨与徐瞻同届,已经中举,是尚府的重点培养对象;次孙裴煜二十余岁尚未取得秀才功名,科考道就有限,干脆他养左右逢源之人,替尚府打点系;幺孙裴炆年十五,是后备之选,仍以读为重,因极出门,不知其是个甚么『性』子。

        “堂弟今日真是好风光,替伯爵府好好挣了回脸面,日后谁人还敢说伯爵府三代出不了读人。”裴煜嬉皮笑脸的,又道,“想必来年的院试,这秀才功名堂弟是探囊取物了,为兄预先道句贺。”

        裴炆寡言,好似有些孤僻,直勾勾望向裴淮,眼中藏不住敌意——非害人之敌意,但难以言喻。又带着些兴奋。

        裴淮被裴炆盯得十分不自在。

        “堂兄谬赞了。”裴淮也笑着反讽道,“叔祖父科考出身,本属于伯爵府的旁支,岂有‘伯爵府三代不出读人’的说法,说这样话的人其心可诛。”

        又道:“也预祝堂兄在下次院试中高居榜。”特意加重了“下次”三字的语气。

        裴淮非贪舌之快的人,只不过对于已经撕破脸皮的尚府,实在无需客气甚么。

        “谢堂弟,祝堂弟考试切顺利。”

        ……

        岁考已过,三个小子重新回归堂,他们的隔壁房多摆了个小矮桌,多了个“小师弟”——小言归五岁有余,也开始跟着段夫子做功课了。

        夫子平日里先教三个小子写文章,安排了课业,再过去给小言归蒙学。小言归自幼受父兄、小舅熏陶,对卷笔墨很有亲和力,识字时乖乖巧巧,纵是夫子不在旁盯着,他也能安安静静坐着自己笔划练字。

        读这种事,兴许也讲究些血脉相承的。裴家、徐家都出读人,而小言归出自徐裴两家,段夫子言,小言归颇具读天赋,读认字快,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徐家再添才。

        徐家人很是高兴。

        最最高兴的应属徐言。他身为长房独子,没有胞弟胞妹,平日里对徐言归、徐星儿本就疼爱有加,得知弟弟颇具天赋以后,他有闲暇便帮夫子辅佐小言归的课业。

        徐言道:“可算是盼来帮手了,淮津两兄弟,言言归也是两兄弟,嘿……”

        旁的段夫子原是严肃的,被徐言逗笑了,道:“言归才多大年纪,你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