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盛情款待(求订阅!)_水浒逐鹿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章 盛情款待(求订阅!)

第(2/3)页

店铺,街两侧还有许多小铺面,卖纸卖画,卖四季水果等等。

  御街宽约二百余步,街中心是御道,普通人马不得在御道上行走,可以在街两侧行走。

  御道中间砌有两条御沟,流水清澈,栽种着莲荷,岸边则生长着桃、李、梨、杏等果树,春临大地之时,杂花相间,一眼望去,满目绚烂如绣。

  赵良嗣每天领着乌歇和高庆裔等金使,在京城中四处参观浏览。

  赵良嗣还带他们登上明堂眺望御街街景。

  明堂前面的广场是东京城中心,是东京最繁华之处。

  只见,皇宫大殿,巍峨高耸;青楼画阁,珠帘绮户;雕车竞赛,宝马争驰;金翠耀目,罗裙飘香。

  乌歇与高庆裔等金使站在明堂上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他们还参观了龙德宫、蕃衍宅以及离宫艮岳等皇家建筑园林。

  龙德宫是在端王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宫殿,亭台楼阁临江而建,风光很秀丽。

  蕃衍宅是皇子们居住的宅邸,坐落在景龙门外,距离龙德宫很近,是政和年间由童贯主持建造的。

  那时,宋徽宗的儿子们渐渐长大,“宜就外居”,于是,“择景龙门外地,辟以建诸邸”。

  当时,由于郓王赵楷最受宠爱,所以他的宅邸建造的最为宏大。

  有人据此猜测,郓王赵楷将来很可能会取代太子赵恒。

  艮岳半年前刚刚竣工,耗时五年。具体分布范围是,在景龙门以东、封丘门以西、东华门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六里,面积约为七百五十亩。

  该园林很有艺术特色,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建设规范,将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山水创作为主题。

  园林主体是南北两座山,北山是主峰,名叫万岁山,周长约十里,山高九十步,是全园最高点。次峰叫万松岭,青松密蔽,葱茏苍翠。两峰并峙,列嶂如屏。山上处处是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崛峭,巧夺天工。

  全园建筑有四十余座,既有皇家风格的楼台轩馆,也有乡野情调的茅舍村屋,山水之间,处处点缀着奇花美木,美不胜收。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乌歇和高庆裔等金使在震惊之余,生出了贪婪——他们觉得,大宋真是一块有福之宝地,大宋人每日都生活在天堂之中。

  一天,乌歇指着一座灯火辉煌的高楼问高庆裔:“那是个什么地方?如此豪华,真如仙境一般。”

  高庆裔说:“那应该就是樊楼,是东京城最豪华的酒楼。”

  乌歇被光华灿烂的樊楼美景给惊呆了,他很想进去瞧一瞧,开开眼界,于是便向赵良嗣表达了这个愿望。

  赵良嗣感到很为难,说:“樊楼是东京第一酒楼,每天都有上千人在那里宴会,要是去的话,得提前预约。”

  高庆裔进一步试探赵佶君臣对他们大金国的态度说:“樊楼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可是,我们至今无缘登临,希望赵馆伴能圆我们这些僻陋之辈的梦想。”

  赵良嗣想了想,说:“那好吧,我请客。”

  其实,东京城里各个驿馆,住宿膳食条件都很好,配有专职翻译、厨师和医护人员,一般不安排外国使者在驿馆之外的酒楼宴会,因为这牵涉到安全问题,也关系到保密问题。

  所以,当王黼听了赵良嗣的汇报后,一口否定:“去樊楼不合适,这没有先例,对金国使者的要求,你不能太迁就。”

  赵良嗣说:“这怎么办?我已经答应他们了,总不能爽约吧?”

  王黼道:“你怎么可以随便答应呢?今后你要记住,凡事不能轻易许诺,尤其是涉外之事,更要小心谨慎。”

  赵良嗣自知理亏,默然不语。

  王黼觉得此事自己也不敢做主,于是,与赵良嗣一起去请示赵佶。

  没想到,赵佶并没责怪赵良嗣,而是很爽快地说:“既然答应了就该履行,咱不能说话不算话。至于押宴大臣,朕以为规格可以高些,让梁少傅出面押宴吧。”

  乌歇和高庆裔在赵良嗣陪同下,来到樊楼。

  只见门前彩灯高悬,明皇耀眼,车水马龙,华盖云集。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数百名浓妆艳抹的歌舞美姬,她们好似仙女下凡一般,聚集在廊檐之下等待客人召唤。

  乌歇脸色很兴奋,目光在这些姑娘的脸上身上不停地打量,他的魂魄仿佛都被这些美女们勾走了一般,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留恋张望。

  乌歇是一个勃堇(即女真族部落首领),因此不是没见过美女,但这么多的美女聚集在一起,他还是头一回看到。

  赵良嗣对乌歇的心思很清楚,道:“这些歌姬,有的擅长歌舞,有的善于弹奏,有些只会伴坐陪酒,都是一些大众货,没啥品味。大使如果有兴趣,一会儿我可以给你安排几个有品味的。”

  乌歇一听,两眼立刻放射出异彩。

  梁师成自政和年间受宠以来,一直是赵佶身边的大红人。

  虽然善于揣摩皇上心意,善于奉迎,但梁师成并不是没有主见之人。

  对于赵佶联金灭辽收复燕云战略规划,一开始梁师成并不赞成,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他曾多次委婉劝说赵佶,试图让赵佶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不过,最近以来,梁师成的态度忽然发生逆转,他对收复燕云之事不仅积极支持,而且还建言献策,推波助澜。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666.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