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友邦惊诧论(二)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9章 友邦惊诧论(二)

第(2/3)页

船就可以成为南下的运输主力。而南下的成败,主要是运输能力的较量。虽然中国造船厂已经满负荷开工,但是中国的底子太薄,新建造的商船甚至还不能满足国内旺盛的需求。

      山口多闻发表了海军专家的看法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胡参谋长,中国是如何判断南下时机呢?我指的不是战争的机会。”

      说完,山口多闻吃起了他的那份鲜炒鸡。日本的自然环境对于饲养业并不友好,很多日本人就没怎么吃过鸡肉。也就是最近两年,随着中国冷鲜船的发展,日本市面上才开始出现了鸡肉。山口多闻就很喜欢吃鸡,在中国吃饭,真有点无鸡不欢的感觉。

      胡秀山答道:“在足够的运力水平下,战争的条件才开始具备。”

      话虽不多,山口多闻却也听明白了中国总参谋部对后勤的绝对重视。咀嚼着美味的鸡腿肉,想到日本国内的那批蠢货,山口多闻下了决心,他咽下嘴里的鸡肉,问道:“出色的战斗机,有没有被中国方面看成决战兵器。”

      胡秀山先是一愣,随即嘴角微微上扬。在外人看来,这表情有点不屑。但是熟悉胡秀山的人却知道,这是胡秀山哑然失笑的表情。

      胡秀山的确哑然失笑,他的确知道日本军中的有着“决战兵器”的思路。不管是飞机也好,军舰也罢。日本期待得到一种优势兵器,帮助日本获得战争的胜利。

      国防军的分析报告中认为,对于决战兵器的奇怪坚持,大概是因为日本缺乏持久作战的能力。决战兵器的真正意义并非胜利,而是一种非常低成本的胜利。只有这种胜利,才是日本能够承受的战争水平。只要成本高,日本哪怕赢得所有战斗,也打不赢战争。

      而山口多闻提出问题时候的神色在胡秀山看来,应该是不认同决战兵器的看法。胡秀山平静的问道:“我不认为有什么决战兵器。新式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只是战争中的一个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谈及空战,有价值的思考,也只是如何掌握制空权。”

      山口多闻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边吃边点头。因为山口多闻很想问一个问题,“战列舰与航空母舰这种昂贵的大型装备是不是消耗品”。

      在日本,海军军官们其实都知道,不仅小型战舰是消耗品,大型战舰同样是消耗品,战争拼的就是消耗。日本海军军官们虽然知道这些,却没办法克服心理上的问题,依旧对于海军装备抱持着特别的想法。

      虽然最近日本海军的思路好了不少,但山口多闻认为,这种变化很可能是因为日本海军军人们认为,中国将承受绝大多数的损失。损失别人的装备,虽然嘴上会表示“好可惜,不应该”,内心却很容易就能接受。

      山口多闻想问胡秀山,却觉得没必要。如果何锐任命了一位对装备损失非常在意的将军作为总参谋长,那就证明山口多闻对何锐的看法大错特错。

      胡秀山又问了一个问题,“美国海军需要训练多久,其海军的基本水平能达到日本海军现在的素质?”

      山口多闻想了想,“五年以上。”

      胡秀山没有任何反应,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对于美国海军实力的影响。以美国海军现在的实力,即便所有海军装备都更换成最新锐的战舰,东亚联军也能轻易击败。美国海军如果想赢得战争,就必须建造起空前规模的海军。

      如果山口多闻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美国海军的大造舰计划开始后的5年内,其战斗力依旧非常一般。也就是说,中国海军最晚到35年,就要全面扩大海军人数。

      两人交流的很轻松,也都觉得很有收获。下午的时候中日海军联络小组的高级军官们继续讨论,依旧没能得出一个很有公论的看法。

      但没人特别在意。这种作战设想是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常做的准备,初期肯定有各种分歧。随着装备到位,以及得到对象国的情况变化,作战计划会越来越可靠。

      结束了此次会议,胡秀山在回去的路上接到了军委的回报,“关于军中反仇恨教育的活动已经展开。”

      胡秀山没说什么,他没办法预判出这次的反仇恨教育的结果会如何。这次反仇恨教育的目标是让军队理解仇恨冲动与正义诉求之间的区别。

      人类面对于自己看不习惯的东西,总会有毁灭的冲动。国防军在未来要解放世界,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看不惯的东西,而是会遇到非常多邪恶的对象。譬如,英国的邪恶殖民统治。

      支持英国邪恶殖民统治的英国人民可不认为自己是邪恶的,他们认为英国给世界带去了文明。而带去文明过程中产生的死亡,只是一些悲剧。所以,那些承受了悲剧的国家与人民要忘记悲剧,只要记着英国人带去的文明就好。

      胡秀山自己觉得这种想法十分无耻,胡秀山也能确定,正常的中国人民都会觉得这种想法非常无耻。但是正义的激情很容易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youren666.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